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3322.org)(xys.freedns.us)◇◇

知识分子是“独立的公共的”?

老居民

  前一阵子,《南方人物周刊》评选“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”,已经闹
得可以:先是“入选者”方舟子先生发表《请辞“公共知识分子”桂冠》,说与
汪丁丁、林达夫妇、薛涌等相提并论,“是一种耻辱”;社会学家郑也夫教授榜
上有名,但郑教授随即著文辩驳,声称自己“无法影响中国”;后又有人称评选
的始作俑者、“网络意见领袖”王怡先生是“自我神化”,斗得就差一地鸡毛了。

  不久,吉方平先生也杀将进来,在《解放日报》上发表批判文章《透过现象
看本质——析公共知识分子论》,《人民日报》全文转载,我也嗅出了它的“官
方背景”。后又见刘路先生在网上发表文章回击吉文,刀光剑影,题目就颇有杀
气。我无意参战,也不喜欢那种大张挞伐的文风,我想作为知识分子,谁都不想
回到那不堪回首的年代;我只想不揣冒昧谈点自己的看法,与刘路先生商榷。

  刘先生引述了上海一位教授的观点:“知识分子本来就是一个外来的西方的
概念”,其来源于十九世纪的俄国和法国,因此认为:“知识分子一开始就是独
立的、公共的,他们是一群以批判专制统治、黑暗现实为己任,在公共领域发言,
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,体现出一种公共良知,具有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
的文化人”。

  我认为,知识分子并不是“一个外来的西方的概念”。概念是对事物共性的
概括,它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述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中国知识分子的出现,可
以追溯到商夏周时期,只是当时不叫“知识分子”(传统的中国典籍一般称之为
“士”)而已。在那个时期,随着生产力的发展,产品有了剩余,使脑力劳动者
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成为可能,如专职从事图腾祭祀、巫术占卜,成为
最初的“知识分子”。以后,春秋战国时期,诸侯混战,一大批信奉“文以载道” 
的知识分子,奔走呼号,著书立说,极力宣传和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治国之道,
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“百家争鸣”,孔子就是代表了那个时期最杰出的知识
分子。我不清楚“知识分子”是不是“外来语”。说到“外来语”,现在我们常
用的许多词语都是“外来语”,如政治、经济、革命、理论、科学、法律等等,
但是我们总不能说在它们“外来”之前,中国就没有政治、经济、革命、理论、
科学、法律。

  姑且不去说毛泽东的“皮毛论”,我仍认为,知识分子从来就不是“独立的、
公共的”。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,以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为己任的中
国知识分子,多追求入仕做官,就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,他们是为封建皇权服
务的社会阶层。当然,每个朝代几乎都有“批判专制统治、黑暗现实”的一群,
如明代晚期的东林党人,“讲习之余,往往讽议朝政,裁量人物”,他们是以江
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。五四运动以后,以陈独秀、李大钊、毛-泽-东等一批
先进的知识分子走进工农大众,带领他们闹革命求解放。刘先生一边说“知识分
子一开始就是独立的、公共的”,一边又引述知识社会学创始人曼海姆的观点说, 
“知识分子的政治观念主张可以完全不同,可以归属于完全对立的两个阵营,如
三十年代的胡适和鲁迅的例子就是对曼海姆主张的很好的证明”。这不是逻辑思
维有点混乱么?

  解放以后,中国知识分子在很长一个时期被称为“资产阶级知识分子”,受
“教育”被“改造”;文革十年更是被贬为“臭老九”,遭批斗受迫害;直到粉
碎“四人帮”,邓公提出“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”,才在政治上见了天
日。改革开放以来,知识分子又逐步改变了脑体倒挂、“光着屁股坐花轿”的尴
尬状况,现在的一些白领几十万年薪已不鲜见。我现年五十多岁,出生在一个
“高知”家庭,父母都是解放前大学毕业的“旧知识分子”,他们都是正直的,
但都不是中共分子。对知识分子的这段历史变迁,我父母和我们兄弟几个都有切
身感受,怎么能说“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”,是邓公在政治策略上对知
识分子的 “怀柔”“安抚”呢?不知道刘先生贵庚几何,有没有与我们类似的
经历?

  我认为,现在虽然不再强化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,但是社会是划分成阶层和
利益群体的,知识分子仍然不可能是“独立的、公共的”,他们总是自觉不自觉
地归属于一定的阶层和利益群体,或反映他们的利益要求和观点。比如,前一时
期,接连发生了多起富豪被杀的惨案,社会上关于“仇富”的议论蜂起,其中就
有著名经济学家呼吁 “仇富心理”是有害的;但也有时评家诘问:世界首富比
尔·盖茨怎么没有人仇视,相反是钦佩、崇拜、羡慕?因为他靠自己的聪明才智
和勤奋拼搏发财致富,并慷慨回报社会。

  我倒很赞同有人引用的这么一句话:“纯属个人或纯属公众的知识分子都不
存在,只要你用文字表达,就意味着进入公众视野。”《南方人物周刊》说到了
马寅初和黄万里,但是我想,马寅初和黄万里原先也就分别是经济学家和水利专
家,马寅初《新人口论》提出节制生育、控制人口增长的主张;黄万里上书毛泽
东,力谏周恩来,坚决反对修建三门峡大坝,并批评苏联专家的规划,才使他俩
“进入公众视野”。

  谁是公共知识分子?“他们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;他们是进
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;他们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。” 
这是《南方人物周刊》在评选时定的标准。如果按此标准,物理学家何祚庥院士
为什么没有入选?何院士以反伪科学伪气功,揭批邪教闻名全国,他的学术背景
和专业素质,他的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,他的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,他在当
今中国的影响,难道在当选的50人之下?说实在的,我在媒体工作多年,还算是
一个爱读书看报上网,关心公众话题的。在当选的50人中,有的我熟悉他们的名
字,甚至还买过他们写的书读过他们的文章,有的曾听说过他们的名字,但恕我
孤陋寡闻,有的则闻所未闻,问了周围的同仁都回答不知道,连榜上有名的方舟
子先生也有此感。真让人好生纳闷。好了,已经说到与刘先生商榷的题外去了,
就此打住吧。

(XYS20050109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3322.org)(xys.freedns.us)◇◇